中色卢安夏穆里亚希湿法冶炼厂跨越重重技术障碍实现全面达产达标
2018年01月03日
2017年12月23日18时,随着今年最后一批阴极铜板出槽待运,地处赞比亚的公司出资企业中色卢安夏穆里亚希湿法冶炼厂累计年产铜40,600吨,各项经济技术指针创项目投产以来最好水平,全面实现达产达标。

穆里亚希湿法炼铜厂总投资3.4亿美元,设计年产4万吨阴极铜,是公司的重大投资专案之一。几年来,在该公司持之以恒地的努力下,湿法炼铜厂全体员工苦干实干加巧干,攻克了一道道设计、工艺、生产技术难题,工艺技术不断优化,产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跨越技术障碍,高温搅拌浸出工艺成功应用,开拓者终有收获。湿法炼铜厂的原矿性质复杂,若采用普通的搅拌浸出工艺,铜浸出率只有30%。试验表明,只有在加热的情况下,矿石的铜浸出率才能进一步提高。蒸汽加热系统既是生产不可或缺的装备,也是控制成本过高的沉重枷锁。在普通搅拌浸出工艺轻装快行的时候,湿法厂的搅拌系统必须负重前进。在湿法炼铜行业,采用大功率电锅炉加热矿浆,尚无先例。因此没有经验和数据,更没有标准和规范。这项工艺从“纸上谈兵”到工业应用,这其间需要跨越的技术障碍,是搅拌系统试生产阶段必须要解决的问题。2012年3月,搅拌系统建成投入试生产。为了尽快打通流程,湿法厂全体员工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和回国休假,每天工作12小时,风里来雨里去,连续奋战了一百多天。多名员工累倒下了,病愈出院又重返岗位。2013年,搅拌系统处理矿量达到199万吨,超过195万吨的设计能力。在打通流程的基础上,湿法厂深入探讨复杂难浸矿石工艺特性,实施大量工艺设备改造,优化工艺参数,搅浸浸出率达到82%。高温搅拌浸出工艺的成功应用,为处理同类复杂难浸矿石提供了范例。

被视为“禁区”的堆浸场,难题层层破解、产量节节攀升。湿法炼铜厂的堆浸系统在非洲规模最大,由于原矿中的粉矿含量高,当地雨季时间长、年雨量达1200毫米的自然条件,曾被不少业内专家视为不适合采用堆浸工艺的“禁区”。自2013年堆浸系统开始喷淋生产以来,湿法厂积极探索、持续攻关,在雨季筑堆熟化、料液导渗、堆面排水、边坡稳定等技术工艺方面取得创新突破,优化淋浸作业工艺制度、科学控制矿堆投浸进度,协调全年均衡生产。浸出周期缩短了300天,浸出液铜浓度提高了4克/升。浸出堆闭堆前,平均铜浸出率达到72.89%,高于72%的设计指标。产铜量以每年增加5000吨快速提升,开创了堆浸工艺在非洲大规模生产应用的先河。

萃取电积产量、质量双提升,成果来源于丰富的实践积累和精细化管理。在逐年提升产能的同时,全年A级阴极铜质量合格率达99%以上,萃取剂、溶剂油吨铜消耗量低于业内平均值的50%,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推行计划维修,促进生产发展。设备是工艺技术的物质载体。多年来,湿法厂大力推进工艺设备改进和优化,全面实施计划检修。2017年,搅浸系统设备运转率达到93%,破碎筛分系统设备运转率达到82%,分别超出设计标准3%、15%,为全年原矿处理量突破460万吨(设计能力为450万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全第一”深入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湿法炼铜厂的作业环境复杂,生产工艺中的易燃易爆和危化品多,潜在的危险源点遍布厂区,安全环保的责任重大。多年来,湿法炼铜厂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各类安全生产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和检查制度,加强日常检查和隐患处置,做到安全项目、处理时限和责任明确,奖罚分明。自投产以来,湿法厂始终保持无重大安全事故、无重大环保事故的良好记录。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2017年,湿法炼铜厂深入推进提质增效、扭亏脱困攻坚战,实现产量效益双丰收,吨铜成本下降249美元。其中吨铜酸耗下降0.74吨,吨铜电耗下降14%,利润创公司成立以来最佳。 

 
(供稿:中色卢安夏 刘勇)